一年一度的饲料原料论坛于近日在安徽合肥举办,业界一线的采购“首席执行官”在论坛上畅所欲言,忆心酸,谈心经,乐分享,为我们勾勒出了饲料原料采购的大致轮廓。
“饲料之王”玉米
玉米是“饲料之王”,是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。谷实中以玉米的有效能值最高,是畜禽主要的能量饲料,通常可占到饲粮总量的50%~70%。饲企的原料采购不能不提及玉米,但近年来玉米价格的波动却让饲料企业难以释怀。
目前,玉米仍处于高库存的水平,国家库存总量达到2.7亿吨,超过了一季玉米的总产量。“虽说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要调整2000万亩以上,但对于增量来说,总体减少1500万吨~1700万吨,今年整体玉米消费或在1.8亿吨左右,一年结余仍有4000多万吨。”中国玉米网信息研发中心总经理王宝全分析,玉米供需趋于平衡需要两到三年。
巨大的玉米库存需要消化,而消化会给市场以比较大的压力。王宝全称,目前2013年的临储玉米还有约6000万吨,明年就要变成陈化玉米,2012年还有1000多万吨的陈化玉米,去库存对于市场价格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。现在进口的高粱大麦的价格是每吨1500元~1600元,因为能量的问题,折成玉米每吨1700元~1800元,与国家出库的玉米价格基本吻合。他认为,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会长期稳定在目前水平,不会波动太大。
王宝全称,饲料企业未来的采购成本会受到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。如何将影响降到最低?他建议,饲料企业一是需保证安全的库存;二是多元化采购;三是采用期现货采购结合方式去对冲可能发生的价格风险。
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春生则表示,玉米采取价补分离,市场化运作后,价格波动会是常态,甚至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,然后急速上涨,企业需要做好风险管理。
对此,铁骑力士集团采购总监周建川感触颇深,“最近是最没方向感的时候。”
周建川说,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,玉米价格一定会下降,这一段时间贸易商手里没有粮源,粮源都在国家手里,是典型的政策市,要去掉产能,一方面是调面积,一方面是挡住进口。在进口上,随着时间的延长,储存3个月以后玉米营养价值会随之降低,目前国内已存了两年多的玉米,得比高粱价格每吨低100元,营养价值才是持平的。在此过程中,国家是否会通过降价去挡住进口,企业都在观望。
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原料采购总监段立国表示,去库存由中储粮操盘,目标是降30%库存,预计会分步走,可能在两年时间内完成。目前在进口替代上,国家将进口量压缩了近50%,进口进不来,只能逼着饲料和加工企业接着用玉米。
对于玉米价格,段立国则认为,大家都说降价去库存,但也有可能是涨价去库存。因为如果降价去库存的话,企业都会被动地等,现产现用,什么时候降得更低我越买。
谈及今年玉米价格的波动时段,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孙利戈分析,今年9月份以后的玉米价格,取决于国家今年到底给新玉米种植补贴多少钱,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说法。9月份之前,国家说了算,临储玉米多少钱放,市场控制和进口监管到什么程度,深加工给什么样的政策和补贴,预计9月份之前的价格和目前的价格差不多,上涨的空间不大。
原料采购模式饲企各行其是
2015年,在饲料原料采购模式上,一些公司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,诸如采购策略与业务执行权限、引进信息处理系统、专注行情研发以及开拓联合采购等模式。
大宗原料采购开始走向集中采购
2015年是大北农大宗原料采购的元年,虽然10年前大北农就完成了核心料的统一采购,但大宗原料却是分散和区域性的。段立国坦言,目前他们也在不断学习,创新采购做起来很难。
“这个过程很痛苦。不仅需要总部强大的研发团队,也要有风控能力和底下的配合,都在摸索中。”段立国表示,因为主要以猪料为主,教槽料对于高档玉米在东北地区非常难采,因为霉菌毒素要求非常低,所以有特定的区域。但经过近年的发展,大北农培养了一批原料客户,这种客户提供的量大型集团不够用,小客户不一定做得了。但他的判断是,近两年东北做玉米贸易不做临储日子很难过,能活下来的就很不易。
将采购策略和业务执行分开
2015年,江西正邦集团将采购及行业分析、审批和业务分开,采购策略权限在集团,业务权限下放到片区。
“便于经营沟通,技术生产和销售的联动,同时利于改善区域市场金融的策略性。行业集中分析和集中审批便于准确地预判快速地决策。”该公司总裁助理李快荣称。
“这两年,包括今年,在原料采购上做了一系列过程化考核,包括溢价和品质要求。公司鼓励去做,按季度奖励采购最高6万元,最低6000元,按季度兑现。”李快荣说,将金融、订单、业务层面放在片区,便于分、子公司总经理以及片区总裁一起沟通,而定策略在集团层面集中,分工明确。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、怎么去做就是片区分、子公司经理的权限了。
用信息化手段带动采购效率提升
广东海大集团是业内较早开始进行集中采购的企业,集采始于2003年。
该集团采购总监助理黄洁筠表示,目前已开始运用大采购系统,实现供应链上的延伸,采购不仅是采购,而是做供应链。
“这得益于三四年前的信息化改革,我们引入了德国的SAP系统。这对传统企业的改变是自上而下的,作为采购部门,我们需要接受痛苦的过程。”黄洁筠说,目前原料来源非常多,物流成本很大。利用新系统,公司在2013年成立专门物流部门,近两年又搭上了互联网大数据的快车道,包括港口、费用、全国各地的海陆空费用算得很清楚。“这是供应链探索的开始,也是采购的创新。系统能实现移动办公,提升效率,为团队追求高效提供了基础。”
探路联合采购
“我们逐步在行情研发、数据分析、投资策略管理上下功夫。虽然做了多年的集采,但去年分公司投策的统一管理,取得了不错的效益。”铁骑力士集团采购总监周建川说。
据了解,目前铁骑力士已和相关企业开始进行联合采购,一起下单做大订单,同时包括上下游合作。可见,业内正在试探联合采购的模式,以实现大宗原料数量上的优势,增加议价权。
对于联合采购模式,辅音国际董事长赵明称,按正常来讲,如果做了期货,运作得很好,联合采购只是增加量的问题,况且一些大企业量已经很大。联合采购改变不了供给和需求的问题,只是合在一起买而已,但也阻止不了基金炒作对原料价格的拉抬和打压。
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则表示,企业间联合采购只能是暂时的,长久来看,企业彼此是对手,这种联合是脆弱的。
国际化采购需要越挫越勇
新希望六和作为业界较早开拓国际采购业务的企业代表,在国际化采购上也遭遇了不小的打击。
“比较痛苦的是,去年进口原料买了一部分,虽然预测到大事不好,左控右控,但是体量绝对值不小,在大宗原料断崖式下行的趋势下,遭受了不小的损失。”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经理王建东心有余悸地说。
为加强公司在主营饲料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,布局全球原料具有战略互补优势的区域,2015年12月新希望六和入股美国蓝星贸易集团有限公司,投资8亿多元,占美国蓝星公司增资后总股权的20%。
此外,新希望六和2015年年报显示,从2016年开始将以新加坡公司为基础,打造海外商贸中心与投融资中心,在新加坡平台上积极开展国际性原料集中采购、海外直接融资、供应链金融、以及原料采购风险管理业务,减少海外风险。
“饲料原料国际化进程虽然有很多问题,但发展趋势没有改变。”王建东坚信,必须在原料优质资源国家和优质的供应商结成战略供应商,才能在未来复杂市场和政策环境下生存。但没有一个方案可以适合所有的企业,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蹚出自己的路。
王建东建议,未来风险管理要放在首要的位置。目前的国际采购,我国包括像8000多万吨的大豆合同都是卖方合同,卖方条款,不可更改,需要把控质量风险和价格风险。
“而风险的产生是基于判断的不准确。没有风险的决策,都是基于一定的判断,大家都作出了买的决定时,不该涨的也涨了,判断的过程本身就有思维的漏洞。”金卫东向记者补充。
正视期货价值投机心态要不得
“按照我们统计,目前玉米期货采购占总量不到20%,豆粕稍微高一点,参与度比较成熟,约占80%~90%。”石春生称,从国内目前玉米期货来看,成交量创历史新高。“企业如何把期货与现货采购、库存管理、预期销售结合起来,是企业转型创新,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。”
饲料企业采购创新核心是价格。石春生认为,因为前期一直国家托市,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价格不敏感,不远的将来,一些企业对另一些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会更看不懂。
“这个价格不应该赚钱,为什么别人还采购,这个价格卖出去应该不赚钱,为什么别人还在销售。”石春生构建了一个未来饲企应有的状态,即期货和现货两条腿走路。“期货市场是真金白银垒出来的真实价格,最后向产业回归,不是政府指导价,也不是猜测。期货融入采购销售是大趋势,但行业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。
期货采购量超总采购量两成的海大集团黄洁筠介绍,他们主要用期货进行套保规避风险,但套保怎么操作企业之间是千差万别。
对此,辅音国际董事长赵明告诉记者,目前期货市场投机的氛围太浓,最近几年,豆粕所有的原材料完全被基金操控,这种投机,会让所有的判断失误,本来不该涨的却涨了,而对于基金操控来源却搞不清。
“忽然之间,所有期货,无论铁矿石还是农产品都疯涨,这是基金行为。比如,我们最熟悉的豆粕,整个需求量本没有增加,供给量非常之大,短时间内却从每吨2300元就涨到2710元,没有想到会上涨的却涨了。”赵明反问,大企业做期货不做投机只做套期保值,在大的浪潮里,哪个企业能做到?很难。他称,近一段时间做空的都亏了,而且是爆仓。
金卫东也持审慎态度:“期货工具的使用需要约束自己的欲望。这个工具具有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功能,也有逐利的功能,很少人能做到只坚守一点而不越雷池。”
“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比较保险,做得好,比卖饲料赚钱。期货工具,谁能百分之百做到无风险,要是能做到,几百万元就能变几个亿了。”武汉一家饲料企业的采购经理告诉记者。